窗体顶端
2016年5月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与文化景观”。结合该主题,5月17日,我馆在弘毅广场举办“农耕回望,寻踪觅迹摄影展”。许昌市副市长秦春梅,许昌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国、院长赵继红、党委副书记马超、副院长郑直,许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献东、文广新局副局长张宏阳等出席开幕式。仪式由我校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馆长刘军伟主持。

仪式首先由我校党委副书记马超致辞,他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内驱力。一部农耕文明史几乎等同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我们正处在由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转变过渡的时代节点上,如何为子孙后代留下过往时代的印迹和记忆,是一个极其迫切而重要的时代课题。
马超书记说我校创建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正是出于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博物馆自2012年开馆以来,农博馆已先后获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重点建设项目特色品牌等诸多荣誉,这充分证明了它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育人作用。

最后由农耕馆名誉馆长汪庆华对此次展览作了简要介绍,此次展览中所展出的照片都是我校中原农耕博物馆工作人员深入全省各地,特别是偏远地区开展真正接地气的调研考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众多校内外民俗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作品的集中展示,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本次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第一部分----“农耕岁月回望”,本部分照片全部是摄影大师朱宪民先生的作品。曾连任两届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朱先生,一直关注中国百姓生活,关注农耕文化,真实记录中国社会的变迁,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世界各地十大博物馆展出并收藏;展览的第二部分“农耕风貌寻迹”主要展现的是正在变化和即将消失的事物、境况、活动和技艺;第三部分“非遗传承调研”主要展示的是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与传承情况。
此外,此次展览也将博物馆图片长廊上的原有照片进行展出,共展出约400幅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