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通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动态>>工作通报>>正文
我校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到广西、湖南等地参观考察农耕文化
2017/07/30 汪庆华 钟伟超  审核人:

2017年7月23日至28日,我校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团队成员一行5人奔赴广西贺州、湖南郴州等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农耕文化参观考察,先后调研考察了贺州学院族群文化博物馆、广西贺州客家围屋、湖南郴州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郴州洋市镇庙下古村落等地。

“贺州族群文化博物馆”是广西高校第一家国家文物部门备案的博物馆。该馆充分利用和发挥广西是多民族聚集地的优势,多年来持续收集各族群民俗文化实物近两万件,在图书大楼建起了贺州族群文化博物馆,现有馆舍面积2500㎡,有8个专题展示厅,包括生产生活与民俗文化展厅、文书展厅、钱币矿冶展厅、木雕展厅、灯具展厅、石雕展厅、粑文化展厅和家谱展厅。我校农耕馆一行在贺州族群文化博物馆副馆长陈才佳教授的陪同下认真参观了各个展厅,并开展了座谈。在座谈中,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相互交流了建馆的心得和经验,以及后续发展的思路。贺州族群文化博物馆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对我校农耕馆的后续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此次贺州考察中,考察团队还特意参观了贺州客家围屋建筑群。历史上,中原地区居民有着多次南迁移民的史实记载,福建客家人的土楼和广西客家人的围屋是最为典型的历史见证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至今保存着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客家围屋建筑群。贺州客家围屋围绕中轴线呈对称结构,外有圆形围墙保护,形成内方外圆的建筑形式,加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门设计,建筑理念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十分显著。客家围屋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的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本值得深读的客家文化典籍。考察团队与当地老乡进行了深入交谈,特别是看到围屋大门高挂“淮阳第”匾额,深为感动,也倍感亲切。大家都觉得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7月25日,考察团队到达湖南郴州,对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和湘南古村落进行考察。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是由资兴市政府出资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占地456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馆内陈列和收藏文物800多件,通过图文、实物、场景等形式展示了五岭地区传统农耕生产生活风貌。我馆参观团队与该馆馆员进行了业务交流。在目前全国农耕专题展馆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同类展馆的横向联络和交流借鉴十分必要。  

 

7月27日,考察团队赴湖南桂阳县洋市镇庙下村参观考察。庙下古村始建于北宋祥符年间,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庙下古村保存比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尚有270多栋。古民居错落有致,村中古井、凉亭、祠堂、石阶等等,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具有鲜明的湘南民居特色和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我校农耕馆考察团队细致的走访记录了庙下古村,并拍摄了大量图片和视频资料。

我校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通过这次为期6天的田野考察,对湘南民居的文化历史、民俗和建筑风格有了直观感受和较细致的了解。也开阔了眼界和思路,对我校博物馆的后续建设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