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通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动态>>工作通报>>正文
第二次全国农耕文化场馆合作发展交流会在湖北保康尧治河村成功举办
2025/07/01 朱志浩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

2025年6月26日至28日,由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集团(尧治河农耕文化博物馆)、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第二次全国农耕文化场馆合作发展交流会,在鄂西北生态文化名村——尧治河村成功举办。来自河南、河北、江苏、湖北四省的农耕文化主题场馆负责人及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新时代农耕文化场馆的创新发展与区域协作展开深度研讨,为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实践方案。提交会议的论文涉及农耕文化传承保护、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和农村基层治理等问题。

在开幕式上,保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莹出席活动并致辞,湖北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河北清河县农耕文化展览馆创始人(清河县原副县长)郑成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农耕文化博物馆馆长叶琪分别发言。本届研讨会主席团联席会议主席吕泳和主持开幕式。

在主旨发言环节,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博物馆副馆长朱志浩以《新时代农耕文化场馆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思考》为题,系统剖析当前行业在资金保障、人才储备、品牌建设、运营模式四大维度的结构性矛盾,提出“政策引导—人才支撑—品牌赋能—运营创新”的协同发展体系。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胡建锋副教授在《乡村文明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专题报告中,深度解读农耕文化蕴含的乡贤文化、契约精神、生态智慧等现代治理价值。

在交流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农耕文化场馆的布展策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创新运营模式、数字化建设、文化教育功能拓展,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与对策等多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分享各自场馆的建设经验、特色展品以及在传承农耕文化方面的方法措施与实践成果,积极为推动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

交流会期间,代表们实地考察尧治河村“一村十馆”文化矩阵,涵盖农耕文明博物馆、村史馆、水电博物馆、磷矿博物馆等主题场馆。立体化的展陈体系生动呈现了尧治河村从“穷山沟”到“全国文明村”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小小尧治河利用35年时间完成了从传统农耕时代到新时代幸福山村全国典范的美丽蜕变,深深感动了与会代表。

会议期间,尧治河决定授予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原校党委副书记、名誉馆长汪庆华教授和副馆长朱志浩“尧治河村名誉村长”称号;授予22位农耕文化场馆负责人“尧治河村荣誉村民”称号。这一措施不仅显示了尧治河的真诚与热情,更有利于加强与同行专家的联系与合作。

本次交流会活动成果显著,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农耕文化场馆的交流合作,更通过跨区域的经验碰撞,为破解行业发展瓶颈提供了新思路,很好体现了本研讨会的共识与宗旨——沟通交流、互学互鉴、创新探索、协同发展,为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做出积极贡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