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布人坐上织机座位,左右脚各踏一板,一上一下交替拉动挂在织机顶部的两片缯上下运动,使均分为两半的经线一上一下做开合运动;双手轮换着推动机头向后运动,紧靠机杼在上下分开的经线中间投掷梭子。
木头梭子十分光滑,两头尖,肚大中空,里边一根细竹轴上套根细竹筒,竹筒上缠绕着纱线,可以灵活转动放出纱线;梭壁中间一小孔,孔里拉出里边小竹筒上灵活转动放出的纱线;右手掷梭子梭子带着纬线交给左手,左手掷梭子梭子带着纬线交给右手;梭子带着纬线左右运动,机头最前端光滑的机杼前后运动;经线一上一下运动,纬线一左一右运动,机头一前一后运动,前边机杼一下一下把咬合在经线中的一根根纬线砸得紧凑密实。就这样手脚并用轮流操作,经线纬线紧紧咬合成平整的土布。
织布十分繁重消耗体力,要求双手双脚配合默契,许多复杂动作需要同时完成,既劳力又劳神,男耕女织的农耕时代多少女性因此而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
“月奶奶,黄巴巴,爹织布,妈纺花,娃娃哭着吃锅巴,噼噼啪啪两笤笆。”旧时童谣让我们看见,几千年农耕社会中,为蔽体御寒人们一代代耕织劳作,要穿件衣服是多么艰难。
千百年来种粮糊口,纺棉织布御寒蔽体,千古作难一以贯之。“鲫鱼游过白沙滩”把艰难生活给诗化了。“鲫鱼”比喻两头尖尖一左一右灵活运动的梭子,“游过”是说两头尖尖状似鲫鱼的梭子带动纬线来回穿梭,“白沙滩”则是比喻已经织出的白布:这谜语形象地描绘出旧时人们用土织机织布的情景。
随着大工业时代到来,短短几十年,“鲫鱼游过白沙滩”的场景已不复存在,人们完全忘却了从前的艰难故事。
【作者简介】
庞仁甫,河南内乡人,许昌师专中文专业毕业后,先后在河南邓州和浙江杭州高级中学任教,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功勋教师,河南省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作协会员,杭州市中高级职称评委会专家库成员,杭州市C类高层次人才,网易网梦想课堂导师、新浪网高考专家团成员、学科网名师堂特邀名师。
在省级以上报刊文章发表22篇,参编、主编高中语文教辅用书8部,出版散文集《鸿影萍踪》《二十年目睹之生活故事》等2部。2019年被聘为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