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草屋茶座>>正文
农耕生活散忆——纺织衣饰故事:经纱上机
2020/04/06 庞仁甫  审核人:

纱锭做成后,几位织女在开阔地上一边两端各楔一根木桩,另一边把一排筷子固定在地面上,纱锭竹筒一个挨一个套在筷子上。一位织女手里攥住所有纱锭的线头,把纱线固定在一端木桩上,然后拉动纱线在两根木桩间来回跑动,把锭上纱线全都盘在两个木桩上,这就是布匹的经纱。经纱的长度决定着布匹的长度,经纱的数量决定着布匹的宽度和密度。


纱锭

 

经纱上机

竹筒纱锭上的棉线全都盘完了,织女一手攥着所有的线头,另一手把盘在木桩上的经线绕着自己的拳头缠绕,最后缠成个大线团。这时候把攥线头的那只手从大线团中间抽出来,再把线头一根向上一根向下交错穿过两根光滑的细木棍,细棍两端用细绳绑在一起,两棍之间约三四寸宽。这样把所有经线一根挨一根均匀分为可以上下运动的两半,这叫穿交;那两根光滑细棍就是交棍。经线通过交棍,一错一根分成可以上下运动的两部分。



穿交之后的经线再穿过两片缯(zèng)。缯用两根木棍和缯线做成;缯线较粗且结实,用蜂蜡打得很光滑;缯线一根挨一根固定在两根木棍上,木棍间距约四寸左右。两片缯一前一后上下运动,每一片缯拉动一半的经线向上或向下运动,一上一下之间两半经线张开的距离,可以让带着纬线的梭子穿过。木棍上下两端左右各有一根细绳子,上端固定在织机顶部可以上下运动的横轴上,下端与两个脚踏传动装置相连。织布妇女两只脚一上一下踏动,便拉动缯片上下运动,带动分成两半的经线一上一下一张一合。



经线穿过两片可以上下运动的缯之后,还要一根挨一根穿过织机最前端的杼。杼用打磨得十分光滑的细竹篾制成,竹篾一根挨一根上下两端卡在一个框子里,宽约三四寸长约一尺半。杼的长度决定着布匹的宽度,杼的宽度决定着两半经线上下交错张开时可供梭子穿行的高度。杼卡在可以做前后运动的织布机机头上,织女推动机头前后运动,杼被经线、梭子、织女的手磨得红明红明。经线穿过杼被均匀地固定在织布人面前那个可以转动的木轴上,木轴上有可以转动收放的卡口,用来把织成的布卷到木轴上,腾出空间继续织布。

 

理好的经线后端缠绕固定在织布机后方上部一个可以卡牢可以放松的木制转轮上,缠几圈经线中间加上几根光滑的高粱秸秆,防止纱线搅缠在一起;全部经线都缠绕在转轮上,往前依次穿过分别经线上下方向的两根交棍,穿过可以提动经线上下运动的两片缯,通过织机下边的竹制机杼,最终固定在织机前边与出布面高度齐平的木头卷轴上。

 

至此,织布前需要做的经纱上机工序全部完成,下边就该织布了。


关闭窗口